姜华,太极城的一张名片 文/柯长安
如果说诗人是一座城市的名片,那么,诗人姜华就是太极城的一张名片。
姜华说,在一座城市呆久了,就产生了感情,就象一对夫妻,从爱情走向亲情。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出去走走,但走出去不久,却挂念着回家。我知道这叫牵挂,究竟牵挂些什么,一时半会却说不清。说不清的时候,我就写诗,让诗歌替我说话。一些人物、景物这时就生动活泼起来。我知道这是一座城市对一个诗人的影响,物理学叫反作用力。现在,我的诗歌已深深打上这座城市的烙印,就象我右臂上的胎记。“小时候 在老城街巷里玩耍/到处弥漫着亲情的气息/隔壁二奶奶的咳嗽声/下院石老先生的二胡声/邮递员的车铃声/幢到生满老茧的城墙上 又转回来/一声远 一声近/走出老城的时候/我把蛐蛐丢在了城门洞里/还有我青涩的初恋 一个叫梅子的丫头/勾走了我的魂 我年迈的奶奶/经常站在巷口的夜色中唤我/一声远 一声近”«老城»见安报10年7月9日。诗人质朴如微的表达,把老城过去那细小的生活琐事巧妙的组合起来,给人一种既亲切又实在的感受。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精美的诗句来,那一声远一声近的结尾,把人带到了如诗般的思维中,足显诗人的老道练达。
近些日子,我走进姜华的诗歌风景里,在思考《人的几种活法》,倘佯在江边倾听《汉江潮声》,感受着《尘世的光芒》,慢慢被诗人的诗所感动,所激励---
有诗意安康,也就有了诗意旬阳。旬阳这座年轻的太极城是盛出诗人诗的地方,最为突出的有三个诗人,已形成三种风格,三道风景,三张名片。李小洛的凄美、练达、哲悟;鲁绪刚的深沉、厚重、迷惘;姜华的直言、朴实、坦诚。当然,还有好多诗人,如石晓红、苦李子、马志军、马嘶等。他们都是属于旬阳这座城市名片的名片。这里我想着重走进姜华的诗歌名片风景里,好好地游山玩水一回。
在这英雄辈出,诗人辈出的年代,做为诗人要想写出好诗,在诗林之中扎稳根基而不被推倒,是十分的艰难。这除了诗人的人品要高,也就是说人缘要好,另一方面就是诗人的作品质量要上水平上档次。而诗人姜华则没有过度的去追逐时髦赶潮流,反之淡化写作技巧用说话的方式,直言、朴实的叙述身边发生事实,巧妙的组合着诗句,形成了递进,婉转,优美的诗歌作品。从姜华诗歌中我没有看到鲜花般的句式,古典般的句式。只看到了淡定从容般的直言、朴实的叙说,而这恰巧是从平凡中走向伟大,从简单中走向繁荣,从朴实中走向完美,走向诗歌的最高境界。姜华独劈了自己诗歌创作的径道,形成了自己诗歌创作风格。读姜华的诗歌让人感觉亲切真实,好似走进自己的生活里,领受自己的亲情友情,如同站在山峦之上,看到了远方连绵起伏的山梁,一浪一浪地如潮水波涛汹涌,浩然滂湃,又如山间泉溪甘冽而清彻,咚咚而川流不息,饮用之后深深滋润着人的心神,而经久的回味。他的诗虽如说话,但又不同于说话,而道出来的是诗意的佳话。
诗人总是站在高处,因为,站的高看的远。看到了事物的体貌特征,鲜花的美丽,而且,还要用眼神去视察事物的心态,着摸住他们的脉搏。然后,在用大脑思维的折总筛选,组合成诗句,形成诗歌。这大概是姜华诗歌创作的基本过程。诗人姜华正是站在高处,所以,他看到了峰顶上的景致,看到了谷底的深处,也看到了远方朦胧的色彩和曙光。诗人多觉度视察世象百态,就产生出多元化的诗歌作品。满足了各层次人的阅读需要,因诗反映的是他们的生活,叙说的是他们想道出的心声,自然就拥有众多读者,也就成了人气旺盛的诗人,姜华就是这样一位诗人。
诗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也是诗人的精神积淀。姜华的诗作就是他的精神凸显。
近年,姜华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定盛时期,其作品数量多质量好品味高,已成了文艺圈内人所共知的。所以,就有作品不断的飞上了国家级权威诗刊的枝头上,结下了垒垒硕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姜华已在《诗刊》、《诗选刊》、《飞天》、《诗歌报》、《星星》、《鲁西诗人》、《延河》、《安康日报》等全国80余家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800余篇(首),有69余篇(首)获奖,有38篇(首)被收录各种文集,己公开出版个人诗歌专集《人的几种活法》、《汉江潮声》、《尘世的光芒》和小说散文集《太极城笔记》。虽然,我一直漂泊在外,但我时常在一些诗刊中网站中渎到姜华的诗歌作品,我为太极城出了这样一位诗人而自豪,也成了我向别人炫耀的资本。
姜华的诗格调高雅,始终高举赞美和歌唱的旗帜,从他的诗中找不出无病呻吟词句,这说明诗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看到了前方的亮光。就连对某些事情的批评,他也是采用歌唱的手法来陈述。如《正在长大的儿子》中:“正在长大的儿子 思想比身材慢些/八零后的年轻 不知道饥饿 战争 和灾难/甚至行走的方式 生活的习惯/他至今不记得父亲 母亲的生日/父亲额上的皱纹 头上的白发/母亲难产时腹上的刀疤/这些话题 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是否有些沉重 我们的儿子/一个戴着耳麦的小城通俗歌手”诗人对儿子身上的欠缺没有过多的指责,而是理解为正在长大。长大以后那些毛病自然就没有了成熟了。诗人诗中所说的儿子,我认为不尽是诗人的儿子,也是一个时代儿子形象真实体现。
诗人姜华始终用身用心用情抒写着诗歌,直言朴实地去叙说生活,已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我深信将会有更多的人走进姜华的诗歌风景里, 去赏游去品味, 而后, 和我一样被感动,被陶醉的如痴。
然后,心悦诚服的不得不承认他就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这座城市的斑斓名片应该属于他——姜华。
本文TAG:
随便看看:
- [名人故事]追逐自己影子的践行者一一一一一一读陈德智《追影记》联想
- [名人故事]红色文化永传承,中国唯一红军镇 文/华军
- [名人故事]旬阳陈阳友和他的生态奇石欣赏
- [名人故事]红色汉江,千年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入川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通道 文/华军
- [名人故事]《航运日志》回家过年一一旬阳老城的年味 文/刘贵棠
- [名人故事]旬阳红军回忆录,参加红军闹革命 文/华军
- [名人故事]八十七年的记忆,再现了长征精神。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故事写传奇 文/华军
- [名人故事]笃志好学为桃李 静听成长拔节声 ——陕西省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胡萍老师成长足迹
- [名人故事]铁肩担道义,妙手传非遗——棉絮画传承人李海红的艺术精神
- [名人故事]建筑工地上的书法家:刘寿益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管理员发布
本篇文档由管理员发布
- 罗海涛:以“两珍”服务为笔,绘就微创医疗与党建领航的民生画卷
- 常正安:挥洒汗水赋环保,定叫汉江荡碧波——王孝文与他的守护汉江志愿者联合会
- 常正安:以故乡为墨,歌声为笔——记挚爱故乡的原创歌手吴万学
- 心系乡亲献大爱 ——记吴堡县延北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春文
- 扎根故土,绽放才华 ---记旬阳宇振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莫振宇
- 杨芳——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名家讲堂》栏目特聘艺术顾问
- 守护公平正义,传递法治温度 ---陕西法力律师事务所陈睿律师
- 陕南旬阳小延安 长征精神代代传——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九十周年(组图) 文/华军
- 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4) 文/李康平 刘江涛
- 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3) 文/李康平 刘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