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追逐自己影子的践行者一一一一一一读陈德智《追影记》联想

作者:龚建华 时间:2023-06-14 14:47:01 点击数:
导读:虎年春天,好友德智托文友攀强为我送来他新近出版的26万字、43个章节的散文集《追影记》。收到书后我先是有选择的阅读,尔后又间断的通篇阅读。读后感慨良多,想说说心里话。 读着德智的散文集《追影记》,让我想起了古希腊盲诗人荷马“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那句名言。但现实中影子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如果心心念念去追逐虚幻的影子,那样的人生就是影子人生。但我感觉,我们可以把影子理解为

      虎年春天,好友德智托文友攀强为我送来他新近出版的26万字、43个章节的散文集《追影记》。收到书后我先是有选择的阅读,尔后又间断的通篇阅读。读后感慨良多,想说说心里话。

      读着德智的散文集《追影记》,让我想起了古希腊盲诗人荷马“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那句名言。但现实中影子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如果心心念念去追逐虚幻的影子,那样的人生就是影子人生。但我感觉,我们可以把影子理解为“榜样”去学习,但我们不全盘复制榜样,一味模仿别人,我们就成为别人的影子。也可以这样说,我们不崇拜别人,我们崇拜自己,我们追逐自己,我们就是自己的影子。我以为,为什么陈德智《追影记》写得好呢?因为他在写作中,没有追逐虚幻的影子,没有模仿别人的影子,是在实践中脚踏实地“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的践行者。

       我和德智相识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已相识相知40年。后来因为各自忙于工作很少见面,但彼此在心里都相互牵挂着。想当年,在老城龚家梁县委大院里,我和他因住在两隔壁而成了好邻居和好朋友,我称他小陈,他称我老兄。当时他在县志办工作,在那时我就从报刊杂志书籍里阅读过他的不少文章,他写过羊山大草甸、写过张良辟谷等等,他的许多文章我是都阅读过的,但因年代已久已记不清了。他从老县委大院里最低层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做起,由于爱岗敬业,他的职务一步一个台阶屡屡履新,一直做到旬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上。他不仅是我的好邻居好朋友,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在学识上,不仅能称得上是旬阳市的文史专家;在工作上,也能称得上是学者型领导。尤其是在学识方面,我可以称他为老师,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陈德智生活照

      作者在散文集《追影记》里,把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工作实践,都写了进去。在这本散文集里,我阅读到一位作家的独有的优秀特质。作为作家,陈德智有着自己丰厚的文化沉淀,有着自己深厚的人生经历;作为学者,陈德智有着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家乡强烈的深刻的认知和挚爱;作为县级市领导,陈德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工作实绩,践行着建设美好旬阳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追影记》通篇反映着陈德智本人波澜壮阔般的内心世界。每一篇都无不显示着人性的光芒,反映着时代痕迹,让读者读出了陈德智是怎样的关注着家乡旬阳的前途和命运。

     《追影记》凸显着作者丰厚的文化沉淀。只有内心有了传统文化的优秀种子,才能在心中开放,才能用不同种子生出的各种花草充实自己的内心,进而反映到作品之中。对于作者的老家原金洞乡,我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因工作下乡是多次去过的,也比较熟悉。当时他老家的景象是抬头就上坡,低头就过河,出门就爬山,过河就赤脚。有的生产队缺水源,天旱时,群众饮水就成了大难题。《追影记》里的开首3篇《一条小河向西流》、《过河》、《水去哪儿了》,写的就是作者老家的水文化。这3篇散文,无不显示着作者对老家水文化的亲密接触和认知,引起了我情感上的共鸣。尤其是在散文《一条小河向西流》里,作者感叹道:“山涧河水不长,地不阔,但不乏梦想”,“山涧河狭小而深邃的天空,是我目力极远的所在。这些,都给了我悲壮般的鼓舞”。现在看来,正是作者这种沉淀着家乡水文化元素“悲壮般的鼓舞,”使他在担任县级领导后,同旬阳高层决策群及其他诸位决策者一道卧薪尝胆,运筹帷幄,带领全市人民不懈努力,使作者心中的“悲壮般的鼓舞”转变成为廉洁为民、勤政为民的工作动力而努力工作,并且收到最佳效果。现在,旬阳全市群众的外出通行、生活用水已大为改观。作者同其他高层决策者们高兴,老百姓们也高兴,满满的正能量像暖流般荡漾在心中。

陈德智工作照

      通过阅读作者的这3篇散文,让我很快窥见到了作者用最简朴的文字,写出了自己的幼时艰辛的成长经历,和在关注和察觉到家乡落后的生活现状时,发出的“都给了我悲壮般的鼓舞”感叹话语的心路历程,读出了作者决心要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这种悲壮般的鼓舞,让作者参加工作后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勤恳为民,努力工作,业绩颇丰。向家乡父老交出了满意答卷。

    《追影记》写出了作者深厚的人生经历。作者20岁参加工作,用了四个10年时间,为自己的人生经历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第一个10年呕心沥血,参与写了一部县志,第二个10年卧薪尝胆,参与建设了一个新的建置镇;第三个10年励精图治,把县财政收入从2亿元抓到了12亿元;第四个10年不断进取,创新了县乡人大规范化建设的新模式。作者在岗工作40年,每10年都有一种激情,每10年都上一个台阶,每10年都有一个故事,每10年都是一首恋歌。 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想法,有着自己的往事;有着自己的经历,有着自己的人生。作者把自己的经历写成《追影记》一本书,让读者读后可以联系自己经历,去感悟自己的人生,去追赶自己生活的影子;去回顾总结自己的人生得失;去展望自己的未来;去探索怎样把握好自己的现在;去运筹规划好自己的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可以说,《追影记》对于帮助读者发现自我,拓宽自我,热爱生活,启迪人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陈德智(左)慰问退休老干部

     《追影记》写出了作者对家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法想象,一部优秀的作品没有灵魂?作品的灵魂来自作者对人生、社会、家乡的强烈的深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者的《追影记》亦是如此。我们如果不去阅读作者参与编写的《旬阳县志》,就不会了解和知道我们旬阳的过去的现状有哪些?现在的发展变化大不大?将来的远景规划是什么等等,也不知道作者当年和同仁们在一起编纂《旬阳县志》,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同样,我们如果不去阅读《追影记》里作者的《方志今忆》这一篇目,就不会知到咱们旬阳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在80年代中期是怎样的无办公人员,无办公地点、无办公经费,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白手起家;发展到现在的要有尽有。工作人员到岗在位,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经费保障有力有序,办公环境舒雅恬静,办公条件优越齐备。工作效率高效便捷。坦率的说,作者在《方志今忆》里描写的所见所闻我是知道和熟悉的。因我和作者不仅是邻居,更是朋友。《方志今忆》里提到的人物我都熟悉,有几位人物我还打过不少交道,文中所提及的一些事件,有些我是有所耳闻,有目而睹的。作者把自己的这段经历用文字进行艺术加工写出来奉献给读者,不仅是对自己的这段工作经历是个回顾总结,更是唤醒现在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年轻人,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都非常好,要珍惜来之不易工作岗位,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辜负党的培养教育,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出实效。

      《追影记》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境界。作为作家,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性格是豁达开朗的,感情色彩是浓厚的。在工作中和写作时的情感是细腻的,思维是活泼的;思路是开阔的;作者用自己丰盈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境界,成就了他的《追影记》。作家余华说过,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能了解自己,一旦自己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而只有写作,才能使作家的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追影记》的作者正是如此。让我真正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是在阅读了作者的散文《两山之间》过后。因为作者在《两山之间》里描写的关口镇,是我父辈出生的地方,且作者是从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空降”到关口镇任党委书记的,更加引起我对作者的关注。

      作者在关口镇履职三年零两个月,跨越四个年头。《两山之间》写的就是作者本人在关口镇履职期间所历经的人和事。第一小节写的是作者到关口镇上任后,对陌生工作环境的担忧和对新的建制镇如何推进工作的焦虑。后几经努力,不仅打开了工作局面,也彻底改善了镇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第二小节和第三个小节让读者读出作者在抓全镇工作中,顶住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阻力,带领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查找存在问题根源,排查矛盾纠纷,解决突出问题,整体推进工作的敬业精神;第四小节让读者读出作者重视干部教育,提升整体队伍素质,带领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狠抓全镇产业建设,任职期间取得了全镇本级财政收入突破四百万元的工作实绩。作者在关口镇任职期间,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在关口镇当地干部群众中是有目共睹,念念不忘的。

陈德智(左)深入农村调研扶贫攻坚工作

      通过阅读《追影记》,我感觉作者的这部散文集,更像一部环环紧扣的自叙式自传体小说,既可制作成连环画式读本供读者阅读,也可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让观众观赏。故事情节看似写的分分散散,但却写的有分有散,分散结合。不仅写的紧凑有气势,而且也写出了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读起来感到很真实,很亲切,很自然,很随和,值得一读,值得回味儿。

陈德智(左)慰问困难职工

      最后,我想说说《追影记》的缺憾。我和作者相知相识40年,这40年我一直关注着作者。这40年,作者的工作职务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他从《旬阳县志》副主编做起,先后担任县政府办主任、常委兼宣传部长、常务副县长、县(市)人大主任等职,但他所做的工作成绩,有许多都没有写进《追影记》里。例如他在兼任县委宣传部长期间,由于注重发现和挖掘全县基层党员先进模范典型,突出宣传在普通老百姓中发生的好人好事,并做好对外宣传推介工作,因而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光荣当选“十六大”党代表,并被评选为2002年度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省委省政府授予陈分新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而诚实守信的蜀河镇农民龚德银“行千里路,送万元钱”的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进行专题报道。不仅全国人民知晓,龚德银在直播现场还和观众们面对面交流,这些都没有写进书里。在他任县人大主任期间,所抓的城关镇龚家庄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魅力龚家庄》一书为证,但也没有写进去。我最大的愿望,期待作者继散文集《追影记》问世后,有下一部佳作、力作与读者见面,以飨读者。

      以上所言,只是我的一管之见,愿与作者和读者交流探讨,如有不妥,愿共同商榷。

        初稿于2022年9月1日

二稿于2022年11月6日

三稿于2022年12月13日


"真想不到会有人会打赏,言语也许对你并不重要,但我还是谢谢你。"
给小编打赏
追逐自己影子的践行者一一一一一一读陈德智《追影记》联想
扫码支持 扫码支持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2
5
10
20
50
自定义
您当前余额:元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余额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打开QQ钱包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本文TAG:

网友评论:

加载中~

本文编辑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旬阳门户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陈睿律师
陕ICP备2023000076号-2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49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