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3) 文/李康平 刘江涛

作者:李康平 刘江涛 时间:2024-05-23 15:39:46 点击数:
导读: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同志的先进事迹一定把职工群众的事情办好卫生保障,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又一大难题。孙永福说:“路要人来修。只有人上得去,站得稳,干得好,路才能修得通。” 他首先想到的是人,他常讲的是一定要把职工群众的事情办好。青藏高原气压低,紫外线强,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左右,最冷气温零下40℃。高原生存艰难,筑路架桥难上加难。有位高原病专家断言,在高原修路,高原病不死人

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

——­­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同志的先进事迹

孙部长.jpg

一定把职工群众的事情办好

卫生保障,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又一大难题。孙永福说:“路要人来修。只有人上得去,站得稳,干得好,路才能修得通。” 他首先想到的是人,他常讲的是一定要把职工群众的事情办好。

青藏高原气压低,紫外线强,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左右,最冷气温零下40℃。高原生存艰难,筑路架桥难上加难。有位高原病专家断言,在高原修路,高原病不死人是不可能的。孙永福回答:“我们绝不让高原病夺走一个筑路人的生命!”

孙永福把保障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看作是他第一位的责任,按照“以人为本、保障先行”原则,及早展开高原医疗卫生保障课题研究。在2001年初,他会同卫生部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了青藏铁路卫生保障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内著名高原病医学专家组成高原生理咨询组。随后,制定了《青藏铁路卫生保障若干规定》和《青藏铁路卫生保障措施》,编印了《青藏铁路卫生防病健康教育手册》,组织举办高原卫生保障知识讲座和高原病、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培训班,对上青藏线的医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把卫生保障工作做到工程建设的前面。

孙永福的老伴是医生。他一回家,就向老伴咨询高原病问题,直到把老伴那点高原病知识挖空了,又让老伴找来高原病医学资料自己看。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他就记下来,多次抽空到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高原病研究所向专家请教。高原病专家来部机关讲课,他坐头一排认真听。青海省西宁高原病研究所吴天一院士很有感触:“孙永福同志不是从医的,对高原病知识研究这么深,真是难能可贵。”

在孙永福的提议下,铁道部特批1000万元,在格尔木铁路医院建立了全路第一个高原病防治中心。开工前夕,他专程来到高原病防治中心,代表部党组看望和慰问医护人员。联想到自己上高原只要有医生在身边心里就踏实的切身感受,他对医护人员说:“青藏铁路建设者离不开你们呀!我把几万建设者全拜托给你们了!”说完,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场的人眼睛都湿润了。

在工程招标中,孙永福首次提出,投标单位的标书必须有卫生保障的内容,包括资金投入、医疗设备、保障措施等。他告诫沿线指挥部各级领导,人命关天,在职工健康上不能有丝毫的含糊,不能因为高原病死亡一个职工。在他的关心和督促下,青藏铁路在开工的同时,建立起了三级医疗保障体系:施工队建有一级卫生所,工程局建有二级工地医院,格尔木和拉萨建有三级救治中心。全线各类医疗机构共137个,医务人员500余人,配备医疗设备3900台、价值1.4亿多元,其中医用高压氧舱25台、大型制氧站10个。中铁20局工地医院院长丁守全还是一名铁道兵卫生员时,曾参加过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修建。对比当时的医疗条件,他十分感慨:“那时是红汞碘酒,抹了就走;现在三级保障,万无一失。没法比呵!”

中科院院士吴紫旺在高原生活了整整28年,他给孙永福写信提醒说,千万要注意死神会躲在厕所里拉你的职工。有人就因为晚上起夜,患了感冒,转成脑水肿丢了命。这封信引起孙永福的重视。上厕所在内地本来不成问题,然而在高原,却成了关系到职工生命安危的大问题。

孙永福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中铁12局指挥部,问指挥长余绍水说:“职工夜里怎么上厕所?”一句话把余绍水问住了。他接着又问:“职工夜里上厕所受凉了怎么办?感冒了怎么办?这是要出人命的!凡是与职工身体健康有关的事,都不是小事。”余绍水明白了孙永福的担心所在。

余绍水接下这个课题,很快造出了一个活动厕所,安上轮子,装上电暖器,晚上推到宿舍门口对接起来,白天再推走。这样,职工夜里起来上厕所就不容易着凉了。孙永福看了很满意,指示在全线推广。一个高级领导干部,关心职工细致入微,连上厕所的事都过问,青藏办副主任朱振升提起这件事,感动得掉了泪。

孙永福重视高原劳动保护,要求各指挥部对参建人员必须进行上高原前的体检,凡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不许上高原;体检合格的,也要“阶梯式”逐级适应;为职工发放防寒服及抗缺氧药物;严格控制高原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对有高原反应的就地休息调整,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的立即下送救治。他甚至连下送的路线都作出具体规定:以海拔高度为准,实行就低的原则,病人只能从高处往下送,不能翻越更高海拔的山口。

2002年9月的一天,中铁一局唐古拉山段工地一位装载机司机突发脑溢血,被迅速下送格尔木铁路医院。正在现场检查工作的孙永福听说后,心里十分焦急。从山上回到格尔木天已黑了,他直奔医院去看望这位职工,向医生询问治疗方案,请他们全力救治。事后,他要求总指挥部和医院认真分析这位职工的病因,是否与高原反应有关,怎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昆仑山隧道海拔4772米,风火山隧道海拔4905米,隧道外氧气本来就稀薄,隧道内氧气更稀少,氧分压甚至低于维持生命低限的11千帕。尽管隧道作业四小时一班,职工还是感到呼吸困难。职工们编了个顺口溜:天大地大不如风火山的反应大,爹亲娘亲不如风火山的氧气亲。担负施工的中铁5局、20局,分别采用背负氧气瓶作业和隧道内弥漫式供氧。孙永福每次上昆仑山和风火山,都要进到隧道掌子面,查看峒内供氧情况。看到背负氧气瓶作业的职工,他走上前去,拔下氧气管吸一吸,看看氧气还有没有、足不足。

刚上高原,职工们高原反应普遍强烈,许多职工头痛脑裂吃不下饭,端着饭碗发呆。看到这样的情况,孙永福十分心焦。他动员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吃饭,把吃饭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每次到工地,孙永福都要到食堂去看看,赶上开饭的时间看锅里、碗里,开饭时间过了看菜谱、冰箱、库房。

在高原铺轨架梁很艰辛。孙永福给中铁一局指挥长专门下了一道命令:铺架职工每天要吃上一个鸡腿,晚上加班要增加两个鸡蛋、一瓶牛奶。中铁16局指挥部炊事员任映东说,孙副部长每次来都问炒几个菜,有没有肉,面条煮得熟不。还一再嘱咐,做好饭菜跟修路一样重要,一样是贡献。

2001年8月的一天,孙永福在工地,看到一顶孤零零的帐蓬。他来到帐蓬前掀开就进去,看到民工饭盒里只有土豆丝。一问,这几个民工是中铁西北研究院的钻探组,远离本单位,已经几天没有吃上新鲜蔬菜了。他听了很心疼,立刻让附近施工单位给他们送些新鲜蔬菜来。事后,他强调一定要关心分散零星职工和民工的生活问题,由相邻单位统管起来。

水在高原的沸点只有七八十度,做饭总是夹生。孙永福同施工单位指挥长们探讨如何保证山上的职工能吃好。中铁5局、12局率先在格尔木建起主副食加工供应基地,配专用冷藏车将加工好的熟食半成品和新鲜净菜、水果、肉蛋,送到工地。孙永福对他们的做法十分满意,指示青藏总指挥部组织参观学习,各施工单位很快在格尔木或拉萨,建起了后勤供应基地,保证了前方主副食品的供应。一位曾参加过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的铁道兵老战士,深有感慨:那时只能吃到土豆、萝卜、压缩菜,现在是新鲜水果蔬菜样样有,肉、奶、蛋,天天不断。

2003年4月,中铁一局南山口铺架基地多位同志得了结石。孙永福知道后十分着急,要求迅速查明原因,发现工地饮用水质不达标。他责令限期解决,解决前先从格尔木送饮用水到工地。中铁一局购买了成套净化水设备。职工们高兴地说:“我们能喝上纯净水,全托了部领导的福呵!”

人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孙永福的人都知道,节假日他经常和职工们在工地上度过。他常说:“过节的时候,才是职工最想亲人、最需要我们的时候。”

2002年春节即将来临,孙永福放心不下坚持在昆仑山和风火山隧道施工的工人,坚持要上山看望职工。到了西宁以后,他高原反应强烈,肺部锣音十分严重,医生和随行的同志不同意他上山。他说:“不让我上山,我这个春节都过不好!”冒着零下20多度的风雪严寒,他还是来到工地,来到职工中间。

2002年中秋节,他带来月饼和职工在高原一起赏月。职工们说:“高原虽然缺氧,也没有鲜花,但却有领导对我们的亲情。”

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他放心不下青藏线上的职工,两次上高原,和指挥长们研究防非典、防鼠疫的具体措施,下到工点检查落实情况。

开工以来,孙永福几乎走遍了全线各个工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2002年10月,他路过中铁5局昆仑山隧道已经晚上10点多了。职工们听说他要来,早就在等候了。随行的同志知道他的左脚这几天一直肿痛,劝他时间太晚了,这次就不去了。他说:“那不行!我都来了,怎能不去看看他们?”指挥长房晓军看到他在车上正吸着氧,一脸的疲倦,上前来对他说:“您已经很累了,就在车上跟职工招招手,不要下车了。”他不同意,拔掉氧气管,老远就下了车,拖着红肿的脚走过去和职工握手,亲切交谈,一下子象是换了个人似的。

职工衣、食、住、行解决了,孙永福又考虑还缺什么呢?他想到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各指挥部定期给山上职工送报纸,给职工和民工宿舍配电视机、录像机,多搞些棋、牌、台球等低运动量的娱乐活动。

施工初期,沿线电话不通,只有指挥部有几部卫星移动电话。孙永福亲自过问,在全线开展与家人打电话的“温馨三分钟”活动。职工握着卫星移动电话与远在家乡的亲人通话,听到孩子的一声“爸爸”、妻子的一声“老公”、父母的一声“儿子”,乐得合不上嘴,顿时浑身是劲儿。

对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孙永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他常对指挥长们说:“职工的生活,我相信你们会搞好的。民工的生活,我要亲自过问。”铁道部部长办公会上专门研究青藏铁路民工待遇问题,民工享受职工同等待遇,定期检查身体,发放被褥鞋衣劳保用品和高原药物,同吃、同住、同管理。

有的民工为了多攒些钱带回家,吃饭舍不得花钱。铁道部由部和施工单位给每个民工每天10元钱的伙食补贴。孙永福叮嘱指挥长们说:“这笔钱一定要补到伙食里,让民工吃到肚子里。”遇到民工,他总要问吃得饱不饱、好不好,每餐有没有新鲜蔬菜、有没有肉。一位姓李的四川民工给家人写信说,我们多年在外打工,在青藏铁路的待遇最高,条件最好。

在工地,看到民工帐蓬,孙永福总要进去摸摸被褥厚不厚,看看地面潮不潮。在一处工地民工帐蓬,他看到民工睡通铺,立刻告诉指挥长,民工不能睡通铺,人均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

工资问题,是民工最关心的事情。孙永福指示指挥长们,一定要把民工的血汗钱发到他们手中。在青藏铁路的民工全都实行了月薪,施工单位每月把工资按时足额发到民工手里。

孙永福还关心着民工的政治生活,要求施工单位把全线640余名民工党员编入党支部,和职工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不少民工党员感慨地说:“我们现在是离乡不离党啊!”各级指挥部还对青藏铁路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民工,给予表彰奖励。民工们自豪地称自己是“中央直属民工”。

青藏铁路.png

三年来,参加青藏铁路建设近4万职工和民工,没有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也没有一例鼠疫和非典感染。专家们说,这三个“零记录”,来之不易呵!

(作者:李康平  刘江涛

本期编辑:刘萧姣  

"真想不到会有人会打赏,言语也许对你并不重要,但我还是谢谢你。"
给小编打赏
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3) 文/李康平 刘江涛
扫码支持 扫码支持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2
5
10
20
50
自定义
您当前余额:元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余额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打开QQ钱包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本文TAG:

网友评论:

加载中~

本文编辑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旬阳门户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陈睿律师
陕ICP备2023000076号-2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49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