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1) 文/李康平 刘江涛

作者:李康平 刘江涛 时间:2024-05-21 15:56:33 点击数:
导读: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同志的先进事迹雪域春雷动,举世瞩目惊。2001年6月29日,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又一伟大工程,藏族人民日夜企盼的青藏铁路,在西藏拉萨和青海格尔木同时开工。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孙永福同志,担任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三年来,他和数万筑路大军一起奋战在高原,攻难克险,探索解决高原冻土施工、环境保护和卫生保障的世界性“三大难题

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同志的先进事迹

雪域春雷动,举世瞩目惊。2001年6月29日,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又一伟大工程,藏族人民日夜企盼的青藏铁路,在西藏拉萨和青海格尔木同时开工。

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孙永福同志,担任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三年来,他和数万筑路大军一起奋战在高原,攻难克险,探索解决高原冻土施工、环境保护和卫生保障的世界性“三大难题”,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三年里,年逾6旬的孙永福,25次登上青藏高原。在有效施工期20多个月里,他几乎每月上高原一次。作为党的高级干部,他上为党,下为民,在青藏铁路沿线职工群众中有口皆碑。

西藏.png

人生和事业新起点

2000年7月30日,孙永福首次上高原,踏勘青藏线。上高原前一天的晚上,他一夜未眠,想了许多许多——

藏族人民太需要铁路了。西藏是中国大陆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物资运输长期以来主要靠汽车。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青藏铁路倾注着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心血。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建设势在必行。但毕竟是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修铁路,1984年铁路修到格尔木后,终因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未能继续修建。

修建青藏铁路是几代铁路人的心愿。铁路“十五”发展计划正在制定中,这条线怎么画?工程怎么上?心里没底啊。

第二天,孙永福一行登上高原。剧烈的高原反应令他胸闷气喘,走起路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飘飘然。随行的同志,手脚也不听使唤。他向远处一指,鼓励大家:“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今天我们来了,就是为了要在这高原上修一条前人未修过的铁路。”

此行,孙永福先来到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盐湖路基、沙漠路基和海拔3700多米的关角隧道,仔细了解这些工程难点和铁路运营情况,对二期工程有什么借鉴。随后对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唐古拉山等涉及冻土、环保的重要区段,一一进行详细考察。

他走访了青海、西藏两省区党委、政府,路内外科研部门,青藏公路施工单位,沿线驻军部队,自然保护区工作站,当地卫生医疗机构,与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青藏牧民群众进行了广泛接触,听取他们的意见。他还特意看望一些曾在七十年代参加过青藏铁路前期勘测设计的老专家、老同志,了解当年情况。

一路上,他越走心里越踏实,越走信心越坚定。

首次高原考察,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人民对铁路热切期盼之情,给孙永福留下深刻印象。回来后,他立即向部党组作了详细汇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驱使他以一个老铁路人的身份,给国务院领导亲笔写信: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多方案比较,青藏铁路方案比较可行,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多年不间断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试验,铁道部对修建青藏铁路已经有了一些技术储备,尤其对高原冻土施工有了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对环境保护和医疗保障也有了一定的应对办法。这封信,为中央领导提供了直接来自高原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2000年1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对青藏铁路建设作了重要批示。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青藏铁路建设立项。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由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958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环境艰险,气候恶劣,工程艰巨,对建设者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年,孙永福60岁,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组织上把指挥青藏铁路建设的重任交给他。花甲之年上高原,带来的将是对身体的快速透支和对生命的加剧磨损。有过上高原的亲身体验,他深知高原缺氧意味着什么。

孙永福二话没说,挑起了这副重担。“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也是我的光荣。”

有位老友私下劝他,修建青藏铁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你已经组织了衡广、京九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工程项目,现在已届退休年龄,还是现在就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吧。孙永福听了淡淡一笑:“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只要铁路事业需要我,就不能告老还乡。人生的句号,画,我也要把它画在青藏高原上。”

孙永福对青藏铁路建设一往情深。他分管计划工作,早在开工前就做了大量前期准备,组织召开专家研讨论证会,走访长期在西藏、青海工作的老领导,几乎访遍了国内与高原冻土、环境保护、医疗保障有关的科研单位。他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高原冻土施工方面的技术资料,嘱咐专门给他准备一个书柜存放。上百万字的一本本专业资料和设计文件,他都认真阅读,圈圈点点,作了大量笔记。

一位老工程师对青藏铁路建设曾表示出不同意见。孙永福说:“千士之诺诺,莫如一士之谔谔。多听听不同意见没有坏处。”他派人两次登门拜访这位专家,还特意邀请他参加进藏铁路论证会。

青藏铁路建设方案从立项到开工,只有短短四个多月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许多环节需要协调,许多方案需要拍板。孙永福奔波于北京----格尔木----拉萨之间,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忘我工作。

孙永福修了40多年铁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高原修铁路,还是头一回。“老铁路”遇到了新挑战。他在笔记本上写到:“青藏铁路建设,不但要有勇挑重担的责任意识,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不但要有顽强拼搏的斗志勇气,更要有能攻善战的智慧谋略。在高原光靠拼人力、财力行不通,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闯出一条新路。”

青藏铁路开工第二天,在格尔木南山口工地帐蓬里,孙永福召开参建单位领导干部会。他代表铁道部党组,提出认真贯彻“拼搏奉献,依靠科技,保障健康,爱护环境,争创一流”的建设方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孙永福专程来到慕生忠将军旧居。小楼虽然陈旧,人们记忆犹新。当年,慕将军率领十余万筑路大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青藏公路,却没能把铁路修进西藏。将军大业未竟,今日后人有继。他在小楼前静静地默思了许久。前辈的精神,我们要继承;前辈的事业,我们要继续。

青藏铁路就这样把孙永福推到了人生和事业的新起点。

(作者:李康平  刘江涛

本期编辑:刘萧姣  

"真想不到会有人会打赏,言语也许对你并不重要,但我还是谢谢你。"
给小编打赏
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1) 文/李康平 刘江涛
扫码支持 扫码支持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2
5
10
20
50
自定义
您当前余额:元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余额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打开QQ钱包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本文TAG:

网友评论:

加载中~

本文编辑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旬阳门户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陈睿律师
陕ICP备2023000076号-2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49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