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棕溪街 文/张志琴
问我故居在何方?陕西旬阳棕溪常。父辈老家叫什么?盐店街上有家乡。
在我儿时记忆中听父亲给我讲,棕溪街上人以贩盐为生,所以又叫盐店街。刚才那首民谣一直在人们口中流传。
棕溪常之所以成了家乡儿女精神寄托,是因为它承载着先人对故土家园的依恋和顾盼,同时,民谣中又分別流露出清未战乱和移民运动的血泪与情別…
清末,正逢内战开始,河南连年遭受虫灾,水灾和战乱灾难,民不聊生,河南难民举家扶老携幼搬迁来棕溪常避难安家定居。
来棕溪街落脚不但有河南,而且也有湖北、四川、西安、白河等地的难民,他们为了生存就自带戏班,杂技班都是传家在这儿谋生。还有经商的、贩盐的、开各式各样店铺的应有尽有…
水旱码头应运而生,棕溪常自然就形成了移民集散地中心。各自以祖传手艺在棕溪常定居。大量的移民到达迁居地后,当地政府为了帮助他们生产生活,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免费提供农具、种子、耕地、耕牛。做生意提供办理证照,减免税收,让迁来移民有事做,有饭吃,安居乐业。
听老年人讲,大移民是当地政府强制实施的,官兵押着移民长念跋涉,怕中途有人逃跑发生,强行用绳子将他们双手背在身后绑把移民连成一串。由于那时经长时间反绑走路养成习惯,所以,现在人们走路都受背着手走路习以为常了。
押解途中,有的要大小便,需要请求官员解开被绑着的双手才能完成,于是,有人喊:解手!人们就知道要大小便了,久日久之,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特殊代名词。
这些移民包括内战国民党拉壮丁,恶霸地主盘剝农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山寨占山为王的土匪四处抢劫,逼迫跑反来棕溪安家定居,生儿育女延续后代,一代代的顽强拼搏生活着。他们依旧自发的修订家谱,宗谱活动盛行,在新的故乡里另立族谱。在这小小的山沟棕溪盖起毛草房,开创新的天地,于是就有了各行各业生意运行:商业,水运,铁业,旅店,饭馆,竹业,造纸水磨坊,照相馆
戏班等…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使棕溪街那时以贩盐为主又叫盐店街和草房街。因有了这些家做生意引来外地商客经常出入棕溪街,从而使小小街繁荣兴盛。集市逢赶集日,三六九,一四七赶常日,四邻八乡的人们翻山越岭,涉水过河把土特产肩挑背扛把土特产拿到集市卖,换回日常用品带回家。所以,人们又把盐店街又叫棕溪常。
棕溪街因有了生意就有水旱交通运输,汉江是黃金水道,因此,水运和脚帮在棕溪口应运而生…
(待续)
作者简介:
张志琴,笔名棕杰,出生于1944年,旬阳市人,中共党员,退休教师。中国散文作家写作中心写作员、中国作家创作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安康市诗词学会、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作家协会、人文学会、太极城文化研究会、散文学会会员。她的各项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大奖,出版作品集二部。
本期编辑:刘萧姣
本文TAG: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旬阳散文]初秋之韵 文/春晓
- [旬阳诗歌]心中的歌献给敬爱的老师 文/郝晓东
- [旬阳诗歌]“穷人”的下场 文/谷去皮
- [旬阳小说]《六十以后》6.健身行动(1) 文/李康平
- [旬阳小说]《六十以后》5.复习家务(3) 文/李康平
- [旬阳小说]《六十以后》5.复习家务(2) 文/李康平
- [旬阳小说]小说连载《六十以后》5.复习家务(1) 文/李康平
- [旬阳小说]《六十以后》4:养老选择(3) 文/李康平
- [旬阳小说]《六十以后》4:养老选择(2) 文/李康平
- [旬阳小说]《六十以后》4:养老选择(1) 文/李康平
- [旬阳诗歌]金秋捨翠四首 文/吴丰田
- [本地头条]关于“《旬阳人网》网站、《灞柳文苑》公众号”实施会员制方案细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