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汉江,千年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入川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通道 文/华军
中国古老汉江,源于中国父亲山,秦岭山脉之下,全长1577公里。(3)汉江是中国长江上最大一条支流,古代又称,汉水,汉江河,它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境内,流经过汉中市勉县,东流至汉中市故称,汉水。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湖北省武汉市龙王庙汇入长江。据历史考古论证,汉江,历史悠久,它比中国长江历史还要早七亿年之久。
汉江流量大,水源充沛,多滩险峡谷,水力资源丰富,航运条件优越,历史上堪称“汉江黄金水道”它不仅仅是人们生命之源,运输之源,还是中国黄金矿产资源发源地之一的地方,从古至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遗命髒定军山”。(1)还原三国历史,三国大将黄忠成名。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是刘备与曹操,夺取汉中肥沃之地,定军山战役成为刘备与曹操之争关键战役,刘备得胜,全靠麾下大将黄忠精忠报国,浴血奋战,取得胜利密不可分。
汉中盆地位于是秦岭,巴山之间,堪舆家,朱文同说汉中:“当秦蜀出人之要冲”。欧阳詹说它是:“秦之坤,蜀之艮”。这样对关中盆地重要,对四川盆地更为重要。没有汉中,四川安全就失去了保障。过去人们把它看做是“蜀之根本”“蜀之咽喉”“汉水天险”“蜀道难”。过去是这样的道理,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同样是这样的道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建立革命红色根据地,又从鄂豫皖转战鄂豫陕,再一次又鄂豫陕转战进入川陕边区,建立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从弱到强,从顺利走向胜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路上,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共产党宣言和红军主张,给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指明了方向。
红军长征,胜利走过伏牛山和秦巴地区,便迅速向秦岭,巴山,汉水一带挺进。中央红军从江西省瑞金市出发,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红军主力,分别从不同地方沿着一个胜利方向前进直到胜利会师陕北革命圣地----延安。
陕南方向红军主力来源于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红二十五军,他们在不同时期进入陕南地区,一批又一批的中央红军途径革命老区时,都不同程度在革命苏区播种了革命火种,传播了马列主义思想和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一个宗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追求共产党人的革命真理,传播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红色汉江,古老汉江,曾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西进后勤补给的重要交通线。红军长征途径陕南秦巴山区,多有高山沟壑江河艰难险阻。红军队伍,每到一处,都会涉汉水渡汉江。每遇至此,国民党蒋介石队伍和地方武装组织民团利用汉水,汉江,汉江河航道增设渡口和关卡,检查站,布暑重兵坚守,围追堵截红军,给红军行军途径地方造成极大的困难,使红军遭受到巨大损失,围困在秦巴山区里,欲想把中国工农红军置于死地。
得民心者,得天下。汉江天险不助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他们每一次围剿红军都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一次又一次的粉碎了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历次在汉江支流上的洵河,月河,任河上,巧妙与敌人周旋,通过这些不起眼的汉江支流,掩护红军胜利渡过汉江。
陕南地区老区人民欢迎红军,拥护红军,支持红军,为人民正义斗争,为被压迫的人民,被剥削的人民解放而斗争,地方老百姓,利用秦巴山区丰富资源,生长在这里的丰富竹树,竹林,竹海资源,帮助红军队伍编制竹排,竹阀等,渡江器具,巧渡汉江。他们还主动带领红军绕道而行,给红军打游击,担任队伍向导。
红军无论走到哪里,都积极发展党员,吸收青壮年,参加红军,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人民队伍在长征中,不断壮大。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千方百计想,阻止红军通过敌战区,却阻止不了英雄的红军前进的步伐。同时,红军每到一处,汉江边渡口,都发展一个红色汉江交通驿站,交通联络站,为红军队伍长征,顺利通过艰难险阻的汉江,为红军夺取胜利,途径川陕鄂边区顺利打下坚实基础。
历史痕迹路,汉江航运史,承载着许许多多,红军革命斗争的历程,承载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红色经典故事。过去听旬阳籍老船工们,讲革命战争年代,红军长征途径陕南汉江船运历史的故事,一个个故事情节,感人肺腑,感人至深,惊天动地,惊心动魄。古老汉江,黄金水道,船舶运输是红军队伍长征时,唯一的交通运输和后勤保障,物资供给,战备物资,粮食和弹药的根本保障的交通工具。
为了确保这些战略物资,准确无误运往敌后战区,秦巴山区,大山深处的游击区,红军战士化妆成船工,化妆盐贩子,与长年累月生活在汉江上哪一些船帮船工们,同吃同住,如同樵夫,纤夫一样生活。不要小看这只小小船舶里,生活里的人们,却承载着大千世界。
他们平日生活,非常枯燥单调,通过长途跋涉,闯滩过礁,急流勇退,经历过千难万险,从不畏惧,乐在其中。到了码头,汉口,港口,他们船工,个个精神抖擞,悠闲自得,逛一逛闹市,听一听街头巷尾里,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和收集敌我双方情报。
返回船舶上,再一次长途跋涉,经历千难万险抵到国民党白色恐怖区,敌战区,把获取的准确情报,派送汉江流域里的每一个汉江船舶渡口,红色交通站员送往秦岭,巴山深处打游击的红军里,为歼灭国民党蒋介石反围剿游击战争,提供准确战争信息,夺取一次又一次战争的胜利赢得了时间。
蒋介石,当时急电陕西军阀庞统勋,地方民团伪军张飞生,电文强调指出:“汉江之天险,红军插翅难飞,派湖南省,湖北省,还有西北军部支援,一举歼灭红军于汉江沿岸,以勉红军西进入川北上,望兄督励所部,严防死守,务将红军消灭于汉江以南,鄂陕边区,如所部官兵若有玩忽职守,致使汉江两岸城防,失守者,格杀勿论,定以军法从事”。
急流的汉江,宽阔的汉江,蜿蜒的汉江,像一条蛟龙呈现在秦岭,巴山之间,它是中国长江最大一条支流,古老红江,红色汉江,承载着中国古老:“江河湖海,江汉淮海”的历史,同样也承载着中国红色革命历史。汉江河常常流传着,刘帮与项羽争霸汉室江山的历史故事,可歌可泣。历史上也有惊人相似之处。
千百年后,1932年冬,由共和国元帅贺龙同志率领万余人,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指战员,智渡旬阳境内吕河红军渡口时,红军指战员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汉江,英勇不屈的红军指战员浴血奋战胜利渡过汉江天险。
时间相差两,三年,1935年12月(冬)由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部后来改编为上关县(今旬阳市)江北游击队指战员,巧妙渡过汉江天险之称的汇河口“洵河渡口”顺利解放了旬阳。旬阳成为中央红军来到这个历史上,最著名的地方,“秦时设关,汉时置县”的旬阳,名副其实称,千年古邑,红色汉江。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汉江,红色汉江,完成了它千百年来中国汉江上,中国航运船舶运输的历史使命。旬阳一位热心人士,叫刘贵堂的同志,举手之劳,不辞劳苦,怀揣着一颗热爱家乡之心,拥有一颗爱国主义教育之心,国防教育基地之心,在旬阳地方党委,政府及其他爱心人士大力支持下,条件成熟下,创办了“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
馆里陈列的船舶文物不计其数,唯有那一件件真实的红色船舶文物,承载着,记载着,见证着中国古老汉江的文明历史,传播着中国红色革命历史,光照千秋,丰碑不朽!铭记历史,不问过去。激励人心,砥砺前行。
当年,红军为什么能够创造人们难以想象的革命斗争,意志坚强,意志坚定,革命胜利的?红军是革命的队伍,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是因为中国工农红军有一种拼命精神,有一种能征善战的革命斗志,有一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革命胜利与成功,离不开人民群众支持,离不开老区人民和地下党组织的赴汤蹈火,英勇斗争,敢于斗争的帮助,也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保障。自从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上关县游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解放大西南,进入陕南境内后,中国工农红军在鄂豫陕,川陕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创建了“鄂豫陕,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地下党武装组织为了支援中国工农红军,冒着生命危险,宁死不屈与敌人斗智斗勇,公开站出来,与敌人斗争。
这些地下党组织,化妆学校老师,化妆商人,通过各种各样方式,秘密开展地下党组织活动,发展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不断壮大革命队伍,致使中国工农红军在”鄂豫陕,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区红色革命政权和苏区党组织。
(2)苏区人民生活有了方向,精神有了主张,思想有了信仰,行动有了保障。陕南苏区人民积极主动,给红军送粮食,送物资,当向导,在秦巴山区支援红军打游击,转移红军保存革命实力,收容红军伤病员,尽快恢复健康重返战场。用行动和思想,谱写了生动感人的军民一家人的一曲曲红色革命历史赞歌。
没有人民群众艰辛的付出,便没有中国工农红军从顺利走向胜利。如果没有地下党和地方人民群众支持和帮助,中国工农红军不可能会创造这样英雄壮举和长征伟大的胜利。
我们重温红色革命历史,就是有责任“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讲清楚,讲真实,讲全面,还原革命历史真相,这样说服人,教育人,激励人才有说服力,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才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感染人,说服人的作用,才能真正接地气,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
红色汉江,古老汉江,曾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西进后勤补给的重要交通线,名不虚传,曾经国民党蒋介石分析红军渡汉江入川,失败的主要原因说(4)“朱毛红军入川陕,极力回避与(国民党军队)接触”就是说国民党军几十万军队,布下的“口袋战”妄图歼灭中国工农红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却在中国工农红军进入秦岭,巴山,汉水流域,峡谷沟壑里,却找不到红军主力,不知道红军去向?
红军主力在山上打游击,捉迷藏,红军是咱们自己的队伍,穷人的队伍,一会儿脱下红军服装,就是普普通通老百姓,一会儿穿上红军服装,就是革命的队伍一个成员,在人民群众中,没有一个人,向国民党反动派通风报信,获取巨额赏钱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陕南老区人民始终没有忘记“红色汉江,古老汉江”留下来的红色传奇故事和人民英雄用生命浇筑的人民江山。现在人们科学利用汉水资源造福于民,利用汉江水力资源水力发电,为了生态环保提供丰富水力能源,又将富饶的汉江水资源送往北京,见证“一江清水送北京”南水北调重大水利工程造福人类。
汉江梯级水力发电工程和汉江上建设的一座座人民幸福桥,致富桥,连心桥,桥桥使天险变通途。“汉江大桥”既是红军长征英勇顽强战胜敌人的历史见证,又是现代劳动人民珍惜来之不易幸福生活,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建设者“工匠精神”见证,还是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智慧的结晶,它将永远被载入中国红色革命历史史册,永放光辉。
万里长征忆汉江,红军长征过川陕。化妆盐商徐向前,陕南紫阳历险记。逢凶化吉刘伯承,途径紫阳毛坝关。遇虎落难过险关,留下故事写传奇。贺龙长征过麻坪,百姓带路当向导。留下斗笠一信物,红色故事记心里。红军长征万里路,红军精神千秋铭。唯一中国红军镇,红色江山万年长。
注:
1、中国风水文化,高友谦,编,团结出版社
2、红军走过的地方,降边嘉错,编,作家出版社
3、百度百科,汉江简介
4、红军长征川陕行,华军,编,安康市汉滨区文化印务公司出版
作者简介:
华军,男,汉族,旬阳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业余爱好写作。中红网通讯员,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陕西省邮政文化艺术联合会会员,其数篇,文学作品发表在中,省,市,县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上。

本文TAG: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