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是个闷葫芦 文/王贤雅
我在兄弟间排行老二。小时候奶奶常常用手托着妹妹的小手指着我的鼻尖,教小妹发音说话:“二哥,二哥,是个闷葫芦;二哥,二哥,是个闷葫芦……”
稍大一点,认识了门前本家的一位年长的“二哥”,论年龄算是父亲那一代的人,论辈分是我的兄长,我们都叫他“二哥”。每次看见他,心里总是想起奶奶说的“二哥是个闷葫芦”,看他木讷的样子,也不怎么言语,络腮胡子,古铜色的脸膛,就是眼睛亮晶晶的。我估摸着,我和二哥一样,都是闷葫芦。
当我再稍大一点了,二哥在我家玩,看见我能拖着一只大篮子满屋转,他笑了笑回去了。过几天,二哥提着两个崭新的小竹篮送到我们家,说是送给我和妹妹的。
一只小竹篮,有多小?只能盛下一碗豆子。五六寸长,三寸多宽,和大人们用的大提篮一个样子,只是按比例缩小了许多。细细的篾丝编起,用筷子宽的篾青绾的提手,底部用篾片编排倒插上的底,腰部露出整齐的一排竹片,用红绿染料相间涂抹,小巧玲珑。另一个花篮样式,滚圆的肚子紧口留在上面,提手从左右对称处穿上穿下,在手握的地方形成扇把散开的样子;在滚圆的肚子下面编成束腰再逐渐放开成一个半圆喇叭口做底座,不然圆肚子怎么能直立地面。圆肚露出的竹片也用染料涂上红绿颜色。小花篮的肚子能装两三碗物什,秀气美观。
两个小竹篮人见人爱,我们更是爱不释手,整天提在手边,见什么装什么,装了倒,倒了装,一天到晚不离手,直到上学了这才慢慢闲下来挂在墙边上。
二哥还会用篾青编椭圆的空心的软软的鸡蛋,捏得动捏不破,很好玩的。当然还会编背篓、挎篮、粪筐等农具。
那时,我们是在一口泉水井里饮用水的。再大些,我去水井挑水,从他的房边经过,时常听到从他家里飘出胡琴咿咿呀呀的不靠谱的乐曲声。一次,我放下水桶扁担到他家里看个究竟,原来他家堂屋墙上挂着一排大小型号的“二胡”,都是出自二哥自己的手艺。自己捕捉“黑乌梢” (蛇)剥皮,用斑竹筒和自凿的六方形木质筒蒙成二胡的琴筒;用梨、杏、冬青树等质地细腻密度大的木棍制作琴杆,琴轴也雕出有齿轮状的条纹;千斤、琴马、弓子一应俱全,琴弦用计划生育的环,马尾是买的塑料丝,松香是家门口松树、杉树、柏树的脂。全是土法上马,构造一样不缺,音量不错,就缺音准,少了音色音质。
现在想想,那样的艺术真不敢恭维,可是二哥的手艺不能不佩服!也是照样感染了那个年代,感染了那一群年轻人。二哥送我一大一小两把胡琴,也送我蛇皮。我也试过自己动手做,也曾拉得嘣儿响。那时生活条件差,口粮标准低,二哥常在河南等地买红苕片回来做主食,他家人口多,煮苕片时要把苕片煮熟搅成糊状再吃,其实是喝。如果是吃的话,先舀的人捞走了,后面舀的人真的只有喝开水了。他家椅子三条腿,小凳子豁豁牙牙黑黢黢的。就这样儿,他照旧自由自在地拉着自制的胡琴,传出杀鸡似的刺耳乐调。有时他还会放开歌喉唱起八岔子《刘海砍樵》或者山歌《闹五更》,歌声欢快明亮。
家里来客人了,寒暄过后,二哥就安排嫂子说: “做饭,炒菜,热酒。”嫂子就腋下夹着篮子从后门溜出去,东家借点面西家借点米,有时连盐也借一点…一会儿灶房里就传出刀、砧板、锅碗瓢盆的响动,要不了多长时间饭菜就上桌了,客人照常招待了。
二哥就是这个样儿,手巧心灵,穷困无忧,从不知愁的料!奶奶说二哥是个闷葫芦,是不是这个原因?
本文TAG: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旬阳诗歌]梦里唱二黄 文/唐巴
- [旬阳散文]生日的伤悲 ——纪念我的二哥任登成 文/任登庚
- [旬阳散文]尔 立 文/马新
- [本地头条]陈睿律师:依法、公正、谨慎按流程为当事人办理离婚案件
- [旬阳散文]“双石”奇遇记 文/图 张正乾
- [本地头条]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时间为12月1日至7日
- [本地头条]孙剑岷在旬阳市金寨镇张河村调研驻村帮扶工作
- [旬阳散文]本末相成就,人生得辉煌 文/陈奕先
- [本地头条]陕西旬阳市神河镇:小小公开栏 便民更利民
- [本地头条]陕西旬阳市关口镇: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 筑牢经济发展“硬支撑”
- [本地头条]陕西旬阳市棕溪镇:强化社会治理保和谐 促发展
- [本地头条]一马当先催奋进 万马奔腾展宏图 ----记棕溪镇最美乡贤商会会长马治文励精图治带领商会奋楫前行的事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