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旬阳文学 > 旬阳散文

棕溪口 文/刘家胜

作者:刘家胜 时间:2023-12-01 20:23:39 点击数:
导读:棕溪口,群山环抱,山水交融,随汉江航运历史变迁,承载着古镇人岁月里沧桑。多少年,多少事,魂牵梦绕的乡愁,时刻镶嵌在心里,许多乡情乡音沒有忘。在时光长廊里,故乡有许多沉甸甸往事,是神话?是传说?踏着时光的尘埃,去追寻那一抹被尘封的故事。到故乡走走,看看,故乡的变化,是我们的向往。悠悠千里汉江流经棕溪口那一湾,曾叫马河湾,又叫洪家河。传说古时棕溪口有个洪姓人家,住在棕溪口“洪家院"后改叫何家院子。经营

棕溪口,群山环抱,山水交融,随汉江航运历史变迁,承载着古镇人岁月里沧桑。多少年,多少事,魂牵梦绕的乡愁,时刻镶嵌在心里,许多乡情乡音沒有忘。在时光长廊里,故乡有许多沉甸甸往事,是神话?是传说?踏着时光的尘埃,去追寻那一抹被尘封的故事。到故乡走走,看看,故乡的变化,是我们的向往。

棕溪口.jpg

悠悠千里汉江流经棕溪口那一湾,曾叫马河湾,又叫洪家河。传说古时棕溪口有个洪姓人家,住在棕溪口“洪家院"后改叫何家院子。经营粮油货运,以汉江航运为依托,大发其财,成为陕南的首富,称叫大西北的沈万三。仗着明朝洪承畴夲门宗势力,称霸一方,山是洪家山,沟是洪家沟,河是洪家河,洪家院骡马成群,妻女无数,金银珠宝堆积如山,曾夸口:“要想洪家穷,除非天塌洪”,由于为富不仁,遭天报谴。清未明初动乱年代,又遇洪荒成灾,汉江咆哮,洪水泛滥,若大的洪家一族,淹没在泥石流之中,洪家大院山后泥石流冲到棕溪河,后来形成棕溪口山上面(马鞍桥)这个山亚子。从此洪家流逝在滚滚汉江洪流之中一去不返,而洪家河这个地名仍留至今。

棕溪口有个“石关门”。当汉江洪峰来临时,石门挡住汉江洪水突破;当棕溪沟河水暴涨时,石关门自然开闸懈洪,阻拦住飘浮的木料及杂物。石关门保佑棕溪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然而,不料在65年修碥道时被毁。

棕溪口扬祠庙座落在石关门前碥道上,(铁路隧道出口),古时,棕溪洪家河上下河滩停放许多木帆船,每次木船出行时,船长们,货主们就来到扬祠庙堂祈祷,河神保佑一路顺风。后来扬祠庙被文革破四旧时拆除了。

从龚家洲到火烧沟,从棕溪口到耍滩沟沙坝,从古至今盛产黄金,原来人工淘金,八九十年代机械船采金网砂,这里沙金纯度高,品位好。这一带砂石料随经济建设需要而不断增值,一车车石砂供应着乡村公路和房地产开发。正在开挖盛行时,由于汉江电站蓄水和汉江治理,生态保护必要,哪些淘金的、采沙的己被禁止。曾经的棕溪口河滩的石头和砂石,源源不断地运到建筑工地,成了河堤和庄基,成了高楼大厦和乡村美景。

棕溪物产丰富,盛产桐油,汉江航运是货运古时的唯一出路。沿江两岸多个渡口,数不清的渡船和货船,也不知有多少个船太公。棕溪口李尚荣是船长们的大当家,联系蜀河航运社经纪人。由于航运时代变迁,码头上许多大木船靠了岸,逐渐变成机动船和小渡船。太公老了驾渡船,李尚荣的儿子李启龙、李启风驾了多年渡船后,尚荣太公孙子李万安又驾驶着机动船,三代船太公命运随着汉江航运之风飘摇在千里汉江上。

棕溪渡口李永生、李永成是驾驶大木船的大把式,掌舵手。他们历经千难万险,风雨无阻行进在丹江、汉口之间,每次航行都会安全到站,平安而归。

陶兆兴和儿子陶克全,承包棕溪一组渡船几十年,还有生产队长王尔辉,上坡是房屋建筑师,下河是驾渡船的掌舵手。他们都能安全接送顾客,无一事故,过渡者随叫随到,从不怠慢。

赵硾子经营棕溪渡船几十年后,其儿子赵万年子承父业,后有孙子上船,祖宗三代人以渡口营生。当83年汉江洪水泛滥,江水漫延江岸,还有人有急事过渡,他们父子二人在大风大浪中,把客人安全送到彼岸。有一次汉江中有人喊叫“救命!”“救命!”,父子俩把渡船驶进江中追赶十几里,终于在红号村下面把落水的人追上,其子奋不顾身把人救上岸。

棕溪口那么多木船制作和维修,都出于张木匠之手,张木匠的大儿子张前茂,从放牛娃到棕溪供销社跑业务,成为区联社主任后升为棕溪区长,调甘溪区委书记后任旬阳组织部长,选拔人才任人为贤,从不谋私。当政协主席颇有建树。妹妹张前风,儿子张仁義正当六十年代初高中生,鼓励回乡务农,不予安排工作。退休后穿上布衣和草鞋,上山采集中药材,提着药包为老百姓治病。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干部工作作风。

七十年代初,棕溪口驻进了铁道兵5846部队、西安学兵连,平利县民兵团和旬阳东区民兵团指挥部,齐聚棕溪参加襄渝铁路大会战。七一年初春,县区领导及民兵团领导在棕溪口河滩上召开三线建设庆祝大会。有旬阳文工团助兴,有军队和民兵团文艺宣传队会演,有棕溪传统皮影戏,有宽影幕电影首次在棕溪放映。从汉江上下几十里路赶热闹,上万人参与庆祝活动,棕溪口河滩上欣欣向荣,繁华似锦,场面宏达,空前热闹非凡。

棕溪汉江两岸人们友好相处,往来频繁,经济互动,亲親相连。传说江南棕溪儿郎聪明勤快能干,江北蒿塔女子水灵漂亮贤良。两岸娶亲,迎接的人端出好看的油包子花馍,散发给贺亲的人,亮出排场,表达谢意。

棕溪口2.png

七十年代初,小棕口贺家台民兵六营三十三连,是关口籍女子连,她们英姿飒爽,青春绽放,在那火红年代,激情岁月中,与男友携手共建襄渝线,偶尔,相遇在静静地汉江边,尽情地感受到快乐的罗曼蒂克,这些爱情火花迸发,使三线退场时,十几个姑娘嫁给棕溪小伙子们。

在那群星熣灼,英雄辈出的年代,有老一代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身的英烈,有和平年代好人好事,有农业学大寨的劳动模范,还有党代表王院村党支书陈分新,带领村民走向乡村振兴路上。也有的青年赶上好机遇,从大山里走出一批批开拓者到城里创业。他们之中有从事建筑行业精英,有工矿企业领班,医药领域和服务项业中姣姣者,在各自岗位上,独领风骚,展示才华。很多,很多人才不一一列举。还有很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这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与时俱进,与花相约,与时代潮流交织,邂逅美好,不负韶华,不负时光。

棕溪口,江水碧波荡漾,清澈的湖波,倒影出旖旎的风光。山一程,水一程,一帘红尘梦,把怀旧的思绪拉长,步入四季如诗的画卷,人生如歌的长廊,去追寻那一抹美好时光,让汉水涟漪再次拍打心扇,让我陶醉在故乡逶迤的汉江漫漫路口上。

作者简介:

刘家胜.jpg

刘家胜,中共党员。旬阳市棕溪镇人,蜀河中学六六级老三届,下过乡上过三线建没,曾在旬阳县棕溪区综合厂工作。现在是旬阳县太极城研究会会员。热爱文学,在各类平台发表二十余万字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本文TAG: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加载中~

本文编辑

小编

TA发布信息

编辑简介:
Copyright © 旬阳门户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陈睿律师
陕ICP备2023000076号-2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49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