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以后:非典型案件(5) 文/李康平
通报会结束后,一个60岁左右身着黑夹克衫的男子快步走到林敏前说:“我提个建议。”
林敏认出来人是致胜集团董事长萧长安。集团领导什么时候也来参加小区这个通报会来了,怎么也没人通知她一声。林敏顿时有点紧张,主动跟萧长安握手说:“萧董事长,您也来了,怎么没人通知一声?”
“呵呵,可再别这么叫我了。”萧长安笑着制止林敏说。
“怎么了?您?”林敏有点疑惑。
“我已经退休了,今后作为小区居民一个,我可是归你管了。”
“哦,那您也是老领导,可要多多指导帮助我啊!”
“你客气了。企业管理我还知道一二,小区居民工作我哪有你懂得多啊!”
“刚才不知道您来,要不一定得请您讲几句。”
“可别,我说了,今后我也是小区普通居民一个了。”
“对了,您刚说提个建议,太好了!什么建议,您说。”林敏拿出笔记本准备记下来。
萧长安说:“可以做一个呼救器,和社区医院无线连接,独居老人人手一个,有情况按下呼救器,医院那边就知道有状况了,就可以及时派人去急救。”
林敏停下笔问:“这不是跟手机打急救电话一样吗?”
“还是不一样。紧急情况下手机拨号都不容易,呼救器可以做到一键呼救,还是比手机打电话容易得多。”
“像张奶奶这样突然倒地,手机不在手边,呼救器也够不着,该怎么办?”
“呼救器可以做成手环,平常就戴在手腕上,遇到紧急情况随时一键呼救。”
“明白了,您知道市场上有这种呼救器卖吗?”
“各种手环倒是有,能满足我们这种特殊需求的恐怕没有现成的。”
“那怎么办?”
“这个好办,我让集团研发部的同志跟您对接一下,根据我们的需求研发一款专用软件,没问题。”
“那太谢谢您了,董事长!”
“又叫错了,丫头!”
林敏吐一下舌头,调皮地笑了。
萧长安跟林敏说:“我和张奶奶的儿子曾经是同事,他因公牺牲,我当时就在现场。张奶奶什么时候安葬告诉我一声,我一定参加。”
“好的,董……了!我跟高民警长问清楚了告诉您。”
张奶奶的骨灰安葬没有任何仪式感,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火化的。只有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接到区民政局的通知,到殡仪馆领取已经装盒的骨灰先来到公墓安葬。幸好张奶奶生前留有遗嘱,死后要与丈夫合葬,这才由居委会安排办理。萧长安接到林敏的告知电话一起乘车来到公墓时,只见公墓告别大厅哀乐低鸣,花圈林立,气氛虽然肃穆,场面依然隆重。前来向逝者告别的人们排着长长的一队,一个个紧绷着严肃的面孔依次进入大厅,向逝者默哀鞠躬。萧长安便要在告别人群中排队,林敏感觉有点不对,便给前面先来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打手机:“你在哪儿?我们到了。”
工作人员很快来到萧长安和林敏跟前,告诉他们张奶奶已经安葬完毕。“走,我带你们去墓地。”
萧长安问:“哦,我以为这是呢。”
“这个不是,听说这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去世,单位的人都来了,举行告别式呢。”
萧长安和林敏跟着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张奶奶和丈夫合葬的墓地,在公墓一排排一座座的墓地中间,只有半平方米大小用青色的大青石砌成。正面竖立一块黑色大理石的墓碑,工作人员已经擦得干干净净,上面刻着两位老人的名字和出生殁没日期,墓碑前摆放几朵白色的菊花。萧长安一眼就看到张奶奶的墓旁边便是她因公牺牲的儿子墓,墓碑上灰蒙蒙一层落尘。萧长安低声地说:“这就是张奶奶儿子的墓。”说着从身上掏出纸巾擦拭干净,林敏和工作人员见状,连忙一起擦拭。林敏嘱工作人员又去买些花来,摆放在墓前祭奠。因为环保和防火的要求,墓地已经不让烧纸了。萧长安和林敏站立两座墓前三鞠躬,算是最后的告别。
萧长安一行从墓地出来,刚才告别厅的仪式也结束了,那些从告别厅出来的人摘掉胸前的白花,便又像没事人一样三五成群说笑着乘车而去。告别厅的辉煌与张奶奶孤独的安葬形成的强烈反差,让萧长安很是感慨!张奶奶和老伴是致胜集团创业初期第一批老员工,曾为集团的创业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的独生子因公牺牲,也曾被追认过很高的荣誉,可是现在还有谁能记得?退休之后,时间很快就会褪去人生曾经的所有精彩光环,也淡化了所有的人情世故,仅留下老人的孤独标记,不知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而终。
作者简介: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本期编辑:刘萧娇
本文TAG: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