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川漫记 文/李向宝
尽管立秋有几日了,可西安最近仍遇高温天气,“秋老虎”不是浪得虚名的,便与几位朋友结伴去宝鸡大水川避暑。
大水川者,水不大、但川不小。虽处心远地偏之地,却属“处在深山有远亲” 而非“处在深闺人未知”也。
它位于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距西安市240公里,海拔1900-2300米,原生态高山草甸地貌,年平均气温23度,是高温酷暑季节游人骑马射箭、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一大早我们分成两辆车子一路疾驰,三个多小时就到了香泉镇。镇子街道不长,大概三四百米的样子,饭馆没有几家,收购花椒的商铺不少,一打听才知道这里是“凤椒”基地,家家户户都种六七亩地的花椒,当地人讲此椒比关中名椒“大红袍”还要好,也难怪街道里不时洋溢着椒香。
先在镇子上一个面馆吃了碗扯面,味道还行,再分食了几份宝鸡擀面皮,大家笑着说:不吃擀面皮,不算到宝鸡!
说句实在话,味道一般,但一份面皮4元钱真是便宜。
饭后来到聚客来农家乐入住,网上提前预定的,加上同行姐妹们会谈价,又不是周末,老板一个房子只要了80元钱,两个单人床,有电视、有卫生间、有热水器,可以洗澡,性价比真心不错。
老板两口子不在,去地里摘花椒。女儿小何与我们谈好价钱,便麻利地更换了床单被罩,大家都人困马乏的,索性就午休了。
晚饭是四个素菜,一盘凉拌豇豆,一盘灰灰菜,一盘炒土豆丝,一盘炒绿辣子。菜都老板房后地里种的,现摘现洗现拌,几乎没有油星,味道也很清淡,配上锅盔馍、玉米糊汤,农家饭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大家都说不错不错,也许是不常吃的缘故吧。
饭后已是掌灯时分,院落灯火通明,可院外已经漆黑一片。除了灯下的各种飞虫绕着灯柱盘旋,发出的些许声响外,如果我们都不说话,就再没有一丁点声响,山村的夜晚静的有点可怕!此时气温也就20多度的样子,穿着短裤短袖已经觉着冷了,女同志便一边嘴里喊着冷、一边忙着加衣去了。
我饭后想跑步,有几个也想散步,便一拍即合地朝着大水川景区门口聚拢过去。我们驻地门前的路是南北走向,向南就是去小镇的方向,是下坡路,路上路灯稀少,也没有行人,总感觉有点害怕;向北是上坡路,走200多米就是大水川景区大门,路灯相对稠密明亮,寂静的夜晚人走着也不害怕。
沿着景区大门进去左拐,再走一两个上坡,发现有个西高东低的四级坡台式大停车场。我真没有想到,狭窄的山谷里竟然有这么一个跑步的好地方。绕一圈约有300米的样子,按照6分多的配速跑了不到两公里,就感觉呼吸有点紧促,胸部有点发闷,以为晚饭吃太饱的缘故。便放慢脚步,比往常慢了3分多钟跑完5公里。纳闷今天没有出多少汗,感觉状态也不佳,便顺手查了一下这里的海拔,一看恍然大悟,已经接近2000米,比起灞河边那几百米的低海拔,大水川算是高海拔了,跑步不难受才怪呢!
第二天简单吃过早饭后,大家都急不可耐地出发了。走时老板的女儿小何告诉大家:这会山下是阴天,恐怕山上一会有雨,就是不带伞,也一定要带上厚衣服,山上很冷的。我压根没有在意,心想:这大热天的,能冷到那里去,咱来不就是图个凉快嘛。
走到山门买完票,很快便坐上了摆渡的中巴车,稍时人满后,司机三番五次叮嘱大家系好安全带,便起锚向山顶进发。这里的山路和李娜唱的天路差不多,七拐八弯、九曲十转,一弯未了一弯迎。司机驾轻就熟,如履平地,车开的呼呼呼,方向转的哗啦啦,可把乘客吓得不轻。我们坐在后排好像舞龙的尾巴一样,刚晃过来、又晃过去,双手死死抓住扶手也压不住身子,眩晕感一阵阵袭来,这才体会到安全带的重要性。
适应了一会后,我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这里的山势高耸入云,山峦间距很近,狭长的天空好像搭在山巅一样,伸手可及,不再那么深邃高远。天空乌云密布,一阵冷风袭来,让人不时打个寒颤。车子约半个小时到达山顶,这里是改乘电瓶车的地方。一个刻有“大水川”的巨大石头矗立在山顶平台边,引得游人竞相合影留念,我们也邀请保洁员拍了几张合影,她是一个热心人,动作娴熟,也很认真,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山顶冷风呼呼作响,夹杂着雨星,气温一下骤降到10几度。大家都忙着加衣御寒,我也穿上了朋友热心递过来的毛衣背心,前胸后背一下子暖和了许多。那些身穿短袖短裤的游人,坐在电瓶车上缩成一团,我身旁一位女士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包裹住孩子,孩子依然直呼“冷死了、冷死了”。我裸露的双臂也感到了深秋时节才会有的寒冷,胳膊上个别地方变红发痒,这是皮肤遇冷出荨麻疹的先兆。真没想到,西安还是桑拿天,这大水川却已是深秋。真可谓:同在蓝天下,你在蒸桑拿、我已御秋寒。
到了“三英战吕布”的演艺场附近,就是电瓶车的终点站。这里地势平坦,溪水潺潺,草甸连绵,云杉、白桦、白皮松林木茂密,各种珍禽异鸟随处可见,原生态气息十分浓郁,真乃天然氧吧,宛若人间仙境。游人在此或骑马射箭,或席地休息,或观赏麋鹿、大鹅,让身心在大自然赐予的这方净土上飞扬。
据说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多个朝代的皇家马场。因此,到这里的游客除了近距离赏马、骑马外,还要观看每天两场的实景表演“三英战吕布”。故事说的是三国时刘关张三兄弟,一个人单挑谁都打不过吕布,最后联合起来才把吕布赶跑的故事。看来一个好汉三个帮真不假,你本事再大一个也顶不了仨。尽管参与的马匹和演员只有三四十个,演出时间也就25分钟,但演员们对打逼真,套路娴熟,演出十分卖力。尤其是个个马术高超,有的跌落马下身无大碍,有的被马拖行毫发未损,有的藏身马腹浑然一体,我看的激动不已,现场几百人也掌声阵阵,为这个静谧的“世外桃源”增添了一丝生机。
演艺结束了,但毛阿敏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却久久回荡在山谷中,“暗淡了多少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远处传来这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是呀,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的古战场,也一定是兵家必争之地,多少忠魂埋骨他乡,多少故事随风飘逝,大水川却依然如旧,不因时代而老,不因世事而变。正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演出结束后,天开始下雨,我们原路返回。12公里下山路,海拔降低了500多米,加上到游客接待中心时天也放晴,气温也有25度多,大家赶快脱掉外套,山下山上气温的巨大反差,让人真有冰火两重天之感。
回到驻地已是过饭时,早已饥肠辘辘,小何做的酸汤旗花面一人一碗,三下五除二就见碗底了,虽有点欠火,却感觉这是吃哨子面最香的一次。
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静谧的环境,淳朴的民风,每一个因素都能征服游客驿动的心。就这样,吃了转、困了睡,挖野菜、打扑克,享受了三天难得的慢生活。虽没有美味佳肴,但农家饭吃出了城里人没有的惬意和烟火味;尽管没有城市的热闹,但却有着钢筋水泥森林中无法感怀的静谧和人情味,一切是那样地美好,一切又是那样令人不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大水川,明年再见!
作者介绍:
李向宝,男,生于1968年12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曾长期在党委办公室和国企综合管理部从事文秘和管理工作。系商洛作家协会会员,商洛音乐协会会员。喜欢文学,爱好写作,曾有多篇散文在《商洛报》《华商网》《陇南文学》等平台发表。
本文来源:《灞柳文学》
本文TAG: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