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灵,红军老祖 文图/卢仔润
又是清明时,我去了梦忆的旬阳市红军纪念园,叩拜了“红军老祖”。那里香客络绎不绝,鞭炮鸣鸣,祈愿声声,紫香缭绕,神灵似祥云弥漫整个园......
时时听到香客喃喃:“红军神灵,有求必应!”。
似乎红军名字,每一个字母——都显得神灵!念着,发出的每一个音响是多么美妙动听,听着,奏出每一章乐曲都萦绕在我的耳际,仿佛是神话故事中善良美好的神灵,普惠着人的心灵......
似是这样,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敬仰的“红军老祖”,名气甚大,声名远扬。远近的百姓,把“红军老祖”当做神灵祭拜,求得神灵保佑,相信自己的祈求,都会在祭拜中得到显应。
我也是一位敬仰红军的追随者,曾多次去祭拜“神灵,红军老祖”。那神魂时常在我脑海里萦绕,那神灵液滴流入我的血液里,滋润着我的灵魂。我记的毛主席那首震撼宇宙、惊动世界的史诗《长征》,常被那不畏艰险,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保证完成任务,一心为民着想的红军精神所打动......
前几天,清理废旧书刊杂物,见到我曾写给“红军老祖之墓”碑文稿,开言:“夫山河之锦绣,人文之奇特,神在天工开物,灵在人行道德,故名垂千古。而“红军老祖之墓”区区之地,灵名扬扬,是以得道功德神灵之化,嘉言孔彰之效。”思绪良久,悟道神灵,念想红军恩德普惠于民,名扬神州,勾起我对红军老祖故事的回忆。
我享佑红军老祖的灵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县领导把撰写红军老祖墓碑文批示给县志办,我的直接领导把这事交给我。写碑文,我很是惊恐,怕写不好,怕亵渎红军精神,但红军老祖的故事,我从小就听说,时常写在我作文里,时常给同伴讲起,至今依稀记得......
1934年12月,红军第25军第6路游击师先遣队进入了潘家河,指导员高中宽,据说是个医生,学有祖传秘方,一路行军打仗,一边为百姓行医治病,当地百姓有个头痛脑热,或疑难杂症,就向他求治。他呢,来着不拒,还分文不收。不管山高路远,常给缺医少药的贫苦群众诊治送药,经他治过的病人,无不药到病除。一次,一位孤寡老奶奶患了伤寒,久治未愈,命在旦夕,高指导员听说,即刻前往诊治,守护她几天几夜,使老人死里逃生。此后,老人逢人就讲:“他是神医!救了我的命”当地百姓没有遇到看病这么“神”的,自然就视他为“得道神医”。高指导员治好病的消息不胫而走,越传越远,周围的农民都来找他,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有人找,他总是有求必应。
1935年10月18日,先遣队接到掩护红25军第74师主力北上抗日的命令,先遣队14名战士就埋伏在佛爷庙的后山梁上,阻击400余尾随扑来的敌军,几经激战,红军主力安全转移。但在阻击战中,老百姓称道的“得道神医”高指导员和尚班长不幸中弹牺牲。当地农民张文茂、宋典珠冒死将死者遗体偷埋。“神医”去了,农民却念念不忘他的医德医术,有个病痛,就向“神医”亡灵祷告,居然就有“灵验”的,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生前的“得道神医”被尊为“红军老祖”,到其烧香献食的民众络绎不绝。
听说有个农民林振荣,腿上生了连疮,一直看不好,疼痛难忍,绝望中去跪叩“红军老祖”坟,去了多次,恳求保佑,连疮就渐渐地好了。林振荣确信“红军老祖”的显灵,于是他发起成立“红军老祖香火会”,募捐资金,群众纷纷响应,选址在九龙山下碾子沟口,为红军老祖重修了坟茔,高筑祭坛,请人立碑撰文,以志民心。
自此,大家也就真把红军老祖坟当作神灵一样来看待。谁家有人出门未归,家里人就到“红军老祖”坟求保佑平安无事;谁家人病了,也到红军老祖坟来许愿;谁家没生儿育女,也来红军老祖坟托福祈祷,甚至谁家孩子要考学,也来红军老祖坟前叩拜祷告。碰巧,家人平安回来了,病人好了,或真的生了儿女,考上学了。他们就说红军老祖坟“灵验”的很。逢年过节,月逢初一、十五,十里八乡的人必到坟前祭奠,燃香烧纸。红军老祖坟在老百姓的心里,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神灵,百姓更加地敬畏,香火一直延续着,且越烧越旺,似乎成立一种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因势利导,迷信色彩淡了,纪念的意义却越来越浓,“红军老祖”墓所在的碾子沟改叫红军沟,所在的村改叫红军村,所在的河改叫红军河,所在的乡镇改叫红军乡、红军镇。纪念红军与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诠释了红军的初心与使命。
梦忆依旧,追思念念,祭奠红军老祖,还梦心愿......
作者简介:
卢从军,笔名卢仔润,中国乡村作家会员,国际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在《中国作家网》、《文艺报》、《诗词百家》、《东方文学》、《中国乡村》等报刊发表诗文小说600多篇,多篇诗文小说获奖。

本文TAG:
随便看看:
- [名人故事]从农民到作家——记“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杨常军
- [名人故事]不朽思想民族魂,亿万人民好领袖,百年春秋铸丰碑,永远怀念毛泽东(组图) 文/华军
- [名人故事]小诊所 大作为
- [名人故事]探索宜君彭镇“工业+农业+旅游”的秦酒庄园绿色模式 ——绿色发展中国领先的代表典型
- [名人故事]夕阳晚景乐精彩 剪纸艺术留人间 文/张志琴
- [名人故事]心存大爱 ,福泽乡邻 ---陕西开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开友
- [名人故事]忆民间皮影艺人庞世堂 文/张志琴
- [名人故事]一部旬阳红色史,建立边区鄂豫陕(组图) 文/华军
- [名人故事]神仙洞门开 溶洞迎客来
- [名人故事]百姓故事:春天带你走进燕子花屋 图/文 肖海娟
相关推荐:
- [名人故事]旬阳红军回忆录,参加红军闹革命 文/华军
- [名人故事]红色汉江,千年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入川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通道 文/华军
- [名人故事]八十七年的记忆,再现了长征精神。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故事写传奇 文/华军
- [名人故事]秦巴处处埋忠骨,祭祀红军老祖墓 文/华军
- [名人故事]红军歌谣传四方,旬阳来了共产党(组图) 文/华军
- [民间故事]红军老祖的故事 文/程根子
- [旬阳旅游]中国唯一红军镇
- [名人故事]铁肩担道义,妙手传非遗——棉絮画传承人李海红的艺术精神
- [旬阳诗歌]心态如树 文/刘承印
- [旬阳散文]镇安的云 文/刘承印
- [名人故事]十里庙旁五指柏 文/冉平
- [旬阳散文]老包过上好日子 文/赵攀强
网友评论: